青春筑梦,唱响昆曲时代新声

发布时间:2025-05-12

57日晚,由大阳城122.ccapp主办、南京大学新生学院、南京大学法学院协办的金陵绮梦——赵玉姝昆曲清音会在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大礼堂成功上演。本次演出是江苏省政协第十九届“戏曲走近大学生”启动式、也是南京大学音乐人文课程大实践项目。

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新华日报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辑郑泽云讲话并宣布活动启动。江苏省委群众杂志副总编高民、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陆现彩,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青年艺术家协会、民盟南京大学委员会、南京大学本科生院、新生学院、法学院相关领导出席了本次活动。

郑泽云副主任在讲话中提到,南京大学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上争做表率”的殷殷嘱托,坚持“以文化人、以教兴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勃兴新风尚。

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希望有更多的南大师生发扬“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的校训精神,投入到对传统文化的传播、传承之中,让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守正创新、赓续文脉。


创造性演绎,打开南京的“昆曲盲盒”


演出开场,梦回民国时期的中央大学校园,一位正在练习昆曲身段的女学生唤醒了校园里的一株兰花,由此叙述起南京与昆曲的前世今生。

在文化名城南京,流传有着太多的昆曲故事。明太祖朱元璋点赞昆山腔;戏剧大师汤显祖在南京创作“玉茗堂四梦”的第一梦《紫钗记》,从而开始了他“梦”的历程;声名远播的“秦淮八艳”,个个都是擅演昆曲的名伶……漫漫历史长河中,南京孕育了丰厚的昆曲文化。在明清时期,南京亲历了昆曲的兴盛与辉煌,在当下,南京见证着它的传承与复兴。南京与昆曲之间,缠绕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与缘分。

这是一场沉浸式南京昆曲citywalk,本次昆曲清音会首次用演出的形式讲述了南京的昆曲故事,带领观众走进了南京许许多多与昆曲相关的历史古迹,打开一个个南京的“昆曲盲盒”。明孝陵、夫子庙、栖霞山、莫愁湖、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在清丽婉转的昆曲声中,金陵绮梦跃然呈现于观众眼前。

演出通过三个章节讲述历史上发生在南京的重要昆曲事件、名人、名作,昆曲与文学巨作《红楼梦》的渊源,以及南京包容大气的城市性格与昆曲雅俗共赏的艺术精神和昆曲的传承与复兴。


青春风貌,跨界融合点燃传承新火


本次演出就集结了一群热爱传统文化,并积极探索创新传播形式的青年菁英。在典雅悠远的昆曲声中,生生不息的传承精神于此刻绽放。以“昆曲演唱+人声讲述+现代舞+古琴”多种艺术形式remix的方式是本次演出的亮点,交融出如金陵山水图般的动人画卷,打造了一场既古典,又现代的金陵绮梦。

团队成员由来自大阳城122.ccapp、文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南京大阳城122.ccapp的师生组成。本次演出的编剧与主唱赵玉姝,是一名90后昆曲工尺谱代表性非遗传承人,她表示,艺术当随时代,用开放的眼光,跨学科的视野去创作年轻人喜欢的昆曲艺术作品是当代非遗人的责任。


文脉传承,大礼堂内观众沉浸式感受昆曲


《南京社会科学》副主编虞淑娟表示,这场清音表演可以用“清水出芙蓉”来形容,昆曲本身就有一种清俊飘逸的美,演员尽管没有彩妆彩衣,却将这门古典艺术诠释得十分动人。她说,相信这场面向大学生的清音会,也让同学们得到了很好的审美体验,希望这样好的演出能够走出南京,能将南京历史文化与昆曲的艺术之美呈现给更多人。

南京大学是中国昆曲传承、研究与发展的重镇,自1922年吴梅先生在南大播下曲学火种,历经百年传承始终坚守文化根脉。坐在古朴幽雅的南京大学大礼堂欣赏昆曲、品鉴清音,自有一种文脉传承的感觉。”文艺评价家潘讯表示,

昆曲是“百戏之师”,融文学、戏剧、表演、音乐、舞蹈、美术于一体,是一门富有诗情画意的综合艺术,代表了中华戏曲艺术的最高形范,始终萦绕着独具的东方神韵,其文化品位和美学价值独树一帜、举世无双。本场表演遴选的都是昆曲名剧中的名段名曲,代表了中国古典诗乐文化的最高成就,为大学生带来了经典纯正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持续推进戏曲尤其是昆曲走进高校,是促进大学生美学修养与人文素养提升最好的载体。


美育浸润,文化自信传承民族魂


南大美育工程自建设之初就着力整合全校美育资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美育精神引领全校美育工作。学校力争建立健全面向所有学生的美育育人机制,确保每个学生享有参与并享受美育的机会。根据不同年级和学科特点,加强分类教学,完善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校园文化、艺术展演“四位一体”的美育推进机制,形成美育“一校多品”的格局。

音乐人文是南京大学6门美育核心课程之一,旨在拓展学生艺术感知、审美体悟、跨界创新、审美创造能力等,在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普及推广方面做出积极的努力。课程曾引进中国江苏二胡之乡民族音乐盛典——民乐大师进校园暨“消失的声音”阮咸重生史大师讲演会,主办过“意·境”——古琴演释音乐会等重要活动。

音乐人文课程主讲老师,本次活动的制作人范丽甍老师谈到,美育课程致力于将最优秀的艺术教育相关资源带给学生们。培育他们“欣赏美”的热情,锻造他们“创造美”的能力,力争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本次清音会选取了昆曲中具有代表性的经典曲目,包含了南曲、北曲、集曲等多种曲目样式,充分展现水磨昆腔的多元魅力。这不仅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清音会,也是一次生动活泼的美育课堂。

本场演出的导演张丁心对记者谈及他的舞台呈现构思时,说到两个“三者关系”。一是,当代昆曲传承不仅要展示唱词、唱腔、唱段,还要突出其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因此将昆曲、南京、南京大学三者之间的关系作为整场叙事的基础。二是,演唱、讲述、舞蹈三者融合,不仅可以集众家所长,还能显示出传统艺术在新世纪发展的探索创新能力。

据悉,本次清音会由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裘彩萍担任艺术指导,并得到来自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孙晶、姚琦等名家的助力。






关闭
Baidu
sogou